照顧

蕭伯納說:「家庭是女孩的監獄,女人的感化院。」這句話讓我聯想到「照顧」。


女生小時後被家庭保護、照顧著,怕被傷害、被帶壞管束比男生多很多;長大成為女人,被要求成為照顧者的角色。


媽媽一直是家庭中主要照顧者,媽媽不在就是姐姐。這從以前學校的家長會不叫家長會而是「母姊會」見出端倪,因為母親沒空參與時,就會由姐姐出席。


爸爸負擔的是出外打獵(賺錢)回來與保護的工作,除非出生緊急事件,不然看不出用途。似乎從遠古時代的人類到現在,家庭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。


家庭中是以女人為主體,像是紅樓夢中的賈母一樣。家庭是以她為中心,雖沒有掌管太多的金錢但掌管家中主要的話語權與決策權。例如父母吵架,家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站在母親這邊,責怪父親不顧家、沒有盡到照顧孩子責任。


在我看來家庭還是母系的,只是外面披著一個父系社會的皮。


不然怎麼那麼多在外面呼風喚雨的男人,回到家裡都被妻子兒女「看沒有」而感覺自己沒有存在價值、沒人崇拜的委屈感。最後可能導致冷漠或向外發展,惡性循環後走向離婚的結局。


從某個角度來看,男人倒是蠻可憐的。從動物延續生命的角度,女人至少能確認孩子是從自己肚皮爬出來的,但在DNA技術出現前,男人很難確認孩子是不是自己的,難怪要做出一個女人需要男人保護的父權結構在外面。


女權爭取是美國政治上的交換,為的是增加女性勞動人口、投票人口,而工作人口多需求少所以工資變低,有助於資本家,但不利於家庭與孩子照顧,必須要雙薪才能養家。小孩被帶離家庭,由政府教育建構公民思想,穩定移民社會。


人都好逸惡勞,能被嬌養著幹嘛要這麼累自己?


現代男女被教育,教導男女平等。


但男性從小又被媽媽的怨氣教導成為,不要像「差勁的爸爸」一樣,要當好保護者的角色,被期待的要賺錢又顧好家。女生被政治正確的教導男女平等,不輸男性的觀念,當女人什麼都能做、什麼都要做,又會賺錢又不需要保護的時候。


男人真的會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吧!